6月20日17時許,天剛放晴,伴隨著輕微的轟鳴聲,近百米長的運輸車組承載著最后一臺變壓器緩緩駛入川渝特高壓工程重慶銅梁站項目現場,標志著中國物流所屬華貿物流中特物流承接的川渝1000kV特高壓交流工程變壓器運輸項目(以下稱“川渝環網運輸項目”)圓滿完成。
川渝1000kV特高壓交流工程是國家“十四五”重大能源項目,是西南地區首個特高壓交流工程,也是目前世界海拔最高的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中特物流負責工程新建4座特高壓變電站中3個站——成都天府南站、成都東站及重慶銅梁站共計14臺電抗器、14臺變壓器的運輸工作。隨著成都東站首臺變壓器2023年10月25日從沈陽順利發運,中特物流服務川渝環網運輸項目的旅程正式開啟……
困難重重,如何應對?
在三山環抱之間,川渝環網運輸項目天府南站機器設備“火力全開”,奏響電力建設的“交響樂”,中特物流負責該站14臺電抗器運輸。
運輸還沒開始項目組就遇到了“下馬威”。
廠家主要關鍵設備——高壓套管受外部因素影響,到貨時間滯后。為了不影響變電站的整體投運,項目組積極協調各個運輸節點的船只、車輛等,實現車等貨、船等貨、人等貨,節省了運輸前期的準備時間,運輸周期由42天縮短為33天,在合同約定期限內順利交貨。
進站路段路況復雜多變,長達17公里的鄉間道路曲折蜿蜒,最窄處只有3.5米,而車貨總寬達4.6米,貨物需要懸空通過,加之四川進入梅雨季節,道路泥濘,給車組行進加大了難度。
項目經理丁湘建根據多年來的項目執行經驗事先預判,提前協調土建施工單位在泥濘路段鋪設碎石,壓緊壓實路面,叮囑車組放慢速度,緊緊跟在車輛后方。“直到確認通過后,腦海中時刻緊繃的那根弦才敢稍微放松一些。”歷時33天,天府南站所有承運電抗器順利抵達項目現場。
跋山涉水,率先完成!
變壓器作為變電站的“心臟”,是工程竣工投產的核心部件。
中特物流于2023年5月成立成都東站運輸項目部,積極開展橋梁檢算、運輸方案整體評審等工作。其間多次與交通、交警、電力、通信等部門協調保障方案,最大程度降低了設備運輸對社會車輛及周邊居民的生活影響。
為保障正式運輸安全可靠,2023年11月,公司調集了47軸線平板車和3臺重型牽引車對近200公里逆行公路路段及100余公里國省干道路段進行全程模擬運輸。
鎮江二重碼頭海船換裝內河船
“岷江176km航段中,宜賓至樂山段彎道多、水位淺,枯水季節擱淺風險大。”回想起運輸時遇到的困難,施工隊長譚虎仍然面色緊張,項目組密切關注岷江水位變化,提前做好增加助拖船、協調航道疏浚、調峰助航等準備工作。2024年5月14日,成都東站率先完成全部主體設備進場。
一鼓作氣,圓滿收官!
“聽說今天重慶有超大規模的交通管制!”“那個車怎么那么長,這得多少個輪子啊!”……
6月的重慶,熱浪如潮,變壓器運輸全程鐵騎開道,吸引了許多路人的目光。鐵騎駛過,承載著300余噸變壓器的中特物流車組緩緩駛出,市民紛紛舉起手機拍照。讓大家感嘆不已的,正是中特物流承接的川渝環網運輸項目銅梁站最后一臺特大型變壓器設備運輸。
銅梁站是在重慶市建立的首座1000kV變電站,該站變壓器總計7臺,每臺重量達300余噸,設備從山東濟南起運,運輸過程進行4次裝卸,采用水陸聯運的方式,全程距離3227公里,途經京杭大運河、長江航道、高速公路、鄉鎮道路等,道路情況十分復雜。
踏進大件運輸通勤車,整齊分裝著一袋袋干糧。
“銅梁站公路運輸全程113.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6.1公里,為確保運輸安全,交管部門需要對道路進行臨時管控,為了減少管控時間,降低對社會車輛的影響,我們不進高速服務區用餐,給大家伙準備了干糧。”銅梁站項目經理龔擁軍笑著說道。
安全是大件運輸的生命線。為保證運輸安全,每趟次運輸過程中都會根據橋梁驗算單位意見選取數座典型橋梁實時動態監測,以確保橋梁承載能力符合驗算結果。
由于變壓器設備體積大、重量重,重慶偏巖子碼頭沒有具備條件的吊裝設備,項目組第一時間與重慶市交通局、九龍坡區交通運輸委等相關主管部門溝通,同時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對碼頭承載能力進行驗算,確認在該碼頭進行變壓器人工推移卸船的方案,并通過專家評審會議。
6月20日,在項目組的齊心協力下,川渝環網運輸項目最后一臺設備順利抵達銅梁站施工現場。
川渝環網運輸項目的順利實施,對促進清潔能源高效利用、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發展目標、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未來,中國物流將繼續發揮綜合物流專業優勢,服務國家戰略,在“服務現代流通、保障國計民生”的征程中,承載“重”任,行穩致遠。